转载:http://bulo.cn.yahoo.com/blog/blog_article.php?bname=yadasoft&mid=689
选手信息
- 姓名:任春雷
- 昵称:任春雷
- 性别:男
- 生日:3-28
- 年龄:33
- 学历:未公开
既然当初参赛,做了选手,就应该接受各种评议,这很合理。感谢大家“关注”我的软件。虽然现在有人炮火连天地置疑我、骂我,这都可以理解。我想,无论事情如何,沟通却总不是件坏事。
有人说我的软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从技术角度讲,这话是对的。但是,我的想法是:做为一个商品,千万不能单看技术含量,而是应该把“消费者需求”放在最首要的位置。昨天晚上和IDG的经理在一起吃饭,他还强调“中国的公司基本上全部是以应用为导向,目前还实现不了以技术为导向”。 在技术范畴内,是可以把某个产品没有技术含量做为评价标准的;但在市场部、创业者、总经理的角度上看,真的不敢反复强调这句话,否则一定会在市场上吃亏的。真正应该反复强调的,一定是“消费者需求”。换句话讲,消费者不需求,再尖端的技术都没有价值;消费者需求的话,一瓶水在沙漠里面也能卖到100美元。 消费者需求,才是做为一个商品真正的第一要素,这是评解一个商品的最高标准。
网上大家说的程刚写的文章,其中说“开发商难找,出版社搬家”。开发商就是我们,一点都不难找……请想想,谁打广告会不打电话?既然有电话,又在全国都打广告,找起我们来太容易了,怎么会难找?……如果我们不想让大家找的话,打广告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?……这只是措词而已……另外,出版社搬家。出版社是有权力搬家的。搬家了,找找搬到那里就可以了?其实,完全不必讽刺的。
我刚到北京的第一家公司,是别人给投资的。01年底时,我们采用的“跳出软件做软件”的战略思路还没有得到见效;当时,中国通用软件企业的大环境也不好,很多软件公司都在那一年纷纷倒闭,我们当时的情况也很艰难。公司最后连一点点钱都没有了,房租也付不起,就没有了地方。02年也就没有年检。 03年的时候,是朋友的公司在帮我做软件【我没有股份,也不像网上说‘是我名下’的公司】。这家公司有软件经营资格,做软件的销售和广告合情合理。而不是以前的老公司在做,所以文中提到“没有年检的企业做广告”一事根本就不存在。何况,任何企业在做广告前,报社广告部都是要查验企业资格并留存备案的。如果说“没有年检的企业做广告”,那就直接找到刊登广告的报社,查查备案的资料就清楚了。不查就说,终究局限了。
现在有我股份的公司,仅仅就一个,就是目前所在的公司,已经运行了04、05、06三年,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、北京市软件企业……一切手续齐全,目前3名股东,结构合理……今天上午还和“北京市海淀区管委会”的有关领导讨论我们公司是否搬迁至清华园区的事宜……总之,目前我们的公司:正规运营!
其实,我们知道,有很多事情如果孤立去看,一次、一眼、一事地看,会很难理解全貌,马上就“盖棺定论”是不是本身也不合适。 最后,我建议给任何一个创业路上的朋友:开公司很正常,关一家公司也合理。但是,以后法规越来越健全,关的时候能想法正常注销就做注销。尽管很麻烦,甚至有可能你根本连注销的钱一时都拿不出来了,也尽量要办。否则,万一你以后也参加了《赢在中国》,也进了12强,你也会和我今天一样。 |